
2025年7月6日至16日,经济与管理研究院15名本科生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,参加了为期10天的HSE-ICEF经济与金融国际暑期学校。该暑期学校由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(简称“HSE大学”)下属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(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, ICEF)举办。
暑期学校课程由ICEF和HSE大学资深教授携手业界专家共同设计与授课,采用全英文授课,围绕宏观经济政策、金融市场、人工智能与国际贸易四大课程模块,并通过每日上午专题讲座、下午企业参访与文化体验的课程安排,同时结合案例教学与实地调研,以高密度、沉浸式地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学术进阶、职业拓维与跨文化交流。
本期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中国、越南、土耳其、印度等多国高校的30名优秀本科生齐聚一堂,与ICEF在读学生共同参与了这场融合学术严谨性、行业洞察力与文化沉静感的国际交流项目。
暑期学校课程内容聚焦当今全球经济金融热点问题,包括国际贸易与金融机智、ESG投资与可持续发展、人工智能在经济学中的应用、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、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管理与战略,以案例剖析俄罗斯的金融体系与危机应对,把宏观理论嵌入真实场景,为学生洞见俄罗斯与全球经济打开全新视角。在实地调研中,学生们走进莫斯科证券交易所、Yandex、Sberbank等企业,近距离了解市场运行与企业背后的故事。学生张雨萱在课程笔记里写道,老师把宏观调控政策拆解成可量化的模型,“我第一次把课本里的公式和当前卢布汇率联系在了一起”。学生叶雨竹则认为——“老师总能引导我们看到新的内容”。学生孙菀溪则表示,这是她第一次系统了解了“制裁状态下的俄罗斯经济”。
文化:在莫斯科感受俄式美学
夏令营将第二课堂从校园延伸至莫斯科这座历史名城:红场的砖石回声、克里姆林宫的穹顶剪影、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光影叙事、莫斯科地铁的“地下宫殿”……学生在行走中触摸俄式美学与历史脉搏。学生吴沿孜在画廊与列维坦的《伏尔加河上的清风》对视,“画布比任何讲义都更生动地解释了俄罗斯的纵深”。学生唐科怡用一句话总结出对莫斯科的印象:“一座很艺术、很有温度的城市,街道干净整洁,四处都是风景。” 学生梁渶奇被城市里“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美感”深深吸引。学生李奕萱把HSE校园称作“白月光”——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的单体建筑,加上不间断的俄式茶歇,为学术殿堂添了人情味。
交流:“红色队服”的友谊夏令营实行“红色队服”制度,不同国籍的学生统一着装出行。学生鲁天晔忘不了大家在清晨一起挤地铁的瞬间,“课堂知识与现实脉动交织”。语言也不再是障碍,学生王婷玉在校园品尝到“精致的俄罗斯面点和咖啡”,并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完成口语破冰。学生王思源发现当地人“面冷心热”,街头常有年轻人主动用中文说出“你好”并要求合影。离别时,HSE的老师Nastia把写有“Москва ждёт вас снова(莫斯科等你再来)”的卡片塞进大家的护照。学生吴沿孜在返程飞机上记录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:“和朋友在街头看云朵,我知道一定会有下次相遇。”
回响: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与成长学生黄瞳宇首次参加国外名校夏令营,表示俄罗斯的历史扩展了自己的思想格局和知识视野。学生孟子哲把这段经历升华为“在差异深处发现共享的人性微光”,并期待友谊如莫斯科河般长流不息。学生姜宛彤希望未来继续参与国际项目,做“世界的公民与桥梁”,在跨文化合作中绽放青春。学生孙菀溪说,这次夏令营既是知识汲取,也是文化探索,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记忆。
HSE-ICEF学术夏令营圆满结束。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将持续打造“走出去”平台,引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与真实世界场景中开阔视野、收获知识与成长。